话说,自从人类文明发展以来,佣金一直是商业交易中的一大特色,无论是买房、买车还是以貌取人的“颜值代理”,都逃不过佣金这双无形的大手。但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,佣金究竟高到哪里去了?这难道不是一种商业欺诈吗?!
让我们从最简单的买卖行为说起。你去商场买一双鞋,售货员热情洋溢地向你推荐新款,然后你招呼刚买完鞋的她:“姑娘,来杯咖啡吧。”她微笑着接过你的邀请,但却没有去工作餐那个字面上的“工作”——倒咖啡,而是拿着你给她的小费,继续回去卖鞋了。这两位“同事”之间的差距,就是“佣金”体现出来的差距。如果她赚取的佣金可以买下一杯咖啡的话,那么说明她卖出去的鞋价格是相当之高的,毕竟咖啡不能随鞋打包销售,但佣金可以。
说起买房佣金,更是让消费者欲哭无泪。买房本来就已经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了,还要再加上一笔不小的费用,这对于手头拮据的年轻消费者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。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,有的人为了逃避这笔费用,甚至选择自己找卖家,或者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帮忙完成交易,从而逃避掉这笔高昂的“服务费”。这简直是把人放在了“家人”和“房产销售员”之间的“灰色地带”。
佣金的设定,其实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。比如,你请一个中介帮你买房,他拿佣金的多少也许会直接导致他是否愿意带你去看房,或者看房的时候是否能够给你多说一些房子的优点。这就像电影里那个“偏爱”角色的经纪人一样,为了赚取更多佣金,他可以为你提供更好的服务,也可以为了赚取更多佣金,把你扔在一边,只关心他的“大单”。
也有人认为佣金是合理的,因为他们认为提供服务的人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。这种观点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道理。毕竟,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付出代价,佣金也是服务者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回报。同时,佣金也可以作为激励机制,促进服务者提供更好的服务。如果佣金过低,服务者可能会选择从事其他更有回报的职业,导致服务质量下降。
佣金的高低并不是绝对的,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。在某些情况下,高佣金可以激励服务者提供更好的服务,而在另一些情况下,则会导致消费者的不满。因此,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既保证服务者的利益,也不至于让消费者感到压力过大。这样一来,大家都可以各取所需,实现双赢的局面。
对于那些不得不面对高昂佣金的人来说,不妨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。毕竟,佣金是用来衡量一个服务者的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标尺,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,降低自己在佣金上的开销,那么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。如果你实在无法接受,那么不妨学学那些自己找卖家、找买家的老司机,或者干脆跳过这些中介,直接挨个小区挨个小区地去问。毕竟,谁不想省下一杯咖啡的钱呢?